问:我有一个独生女儿,学习、品行都不错,就是有一点让我们看不惯:不像个女孩儿样子,说话大声大气,举动也大大咧咧,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腔调部和男孩子一样。而且,她还特别爱穿男孩子衣服,讨厌女式服装,从未穿过裙子。这也许和我们对她的早期教育有关。在她刚生下来的时候,我们就把她当男孩子养。因为我们都喜欢男孩,所以我们便给她穿男孩衣服,留男孩发型,买枪炮玩具。偏偏,我们这片居住区又是男孩子多,从小到大,她一直生活在男孩环境里。如今她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再这样下去就会变得不男不女,很不正常。我想帮她矫正过来,却又不知怎么办才好。
答:这是一种“病态人格”,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性变态或其它心理疾病。
“病态人格”就是指人格发展异常,不符合其本身的角色规定,从而妨碍情感和意志活动,使行为的目的性与统一性遭到破坏,人际关系困难。例如,您的孩子本来是个女孩,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按着女孩的角色规定来发展人格特征,而是走向男孩那一面,那么,她的人格发展就是异常的。
凡是人格发展不符合约定俗成的性格特征的,都算做是病态人格。病态人格分为许多种,有违纪型病态人格、爆发型病态人格、偏执型病态人格、分裂型病态人格、衰弱型病态人格、强迫型病态人格、瘟病型病态人格、情绪反常型病态人格。以上这些病态人格,在青春期少男少女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但大多比较轻微,不致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常常容易被忽略。
造成病态人格的原因有很多,应该因人而异,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您的孩子发展成为病态人格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您们在她小的时候一直把她当男孩子养,穿衣、发型、乃至玩具都是男孩化的。这种早期熏陶和教育,使她的性格在慢慢地向男性方面转化,再加上周围的小伙伴们又都是男孩,使她失去了多与女孩接触的机会,耳儒目染的都是男孩的声音,男孩的游戏,男孩的教育。所以,产生病态人格就“顺理成章”了。
“病态人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长时间的生活积累逐渐产生的。因此,病态人格也不容易被人发现,纠正起来也比较困难。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治疗,任其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前面说过,拖延过久将会导致性变态。性变态也是一种心理异常行为,是指某些人在寻找性对象、满足性欲的方式上所采取的性行为与大多数人不同。同性恋、异装癖、恋物癖、性转换都属于性变态。性变态是一种病态,多见于青少年中,对少年的身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您的女儿爱穿男性化的衣服,行为也多男性化,所以基本上属于初期异装癖。只是她的行为比较轻微,还没有到“癖”的程度。因此,她也不能算做性变态。心理学中把性度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身份心理特征的多与少。一般说来,男性性度高,女性性度低。一个人具备的公众所认为男性应具备的特点越多,性度就越高,反之,这个人具有的女性特点多,性度就低。由此看来,您的女儿只是性度高了一些,还投有发展到性变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及时对她的行为加以引导和矫正,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么办才能见效呢?
首先不要如临大敌,惊惶失措。家长过份的紧张和焦虑,会给孩子增加精神负担,将他们的病态人格推向极端。最好的办法是先镇静下来,仔细商讨对策。 不能打骂孩子。用粗暴的打骂来治疗孩子的心理疾病,是最愚蠢的方法。我们传统的旧观念常常把性变态归结为“作风不正派”,“耍流氓”,这是极其错误的。任何歧视孩子的行为和语言都会加重他们的罪恶感,孤独感,反而不利于对他(她)的治疗。
在这两个前提之下,家长还可以试着为孩子做以下几点;
1.对待不同性别的态度要一致。童年时期,家长没有按照孩子的天生性别来塑造孩子,致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了性别错误,要纠正这种性身份自我识别障碍,就必须在孩子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改变态度,不再按自己的愿望塑造孩子。您可以给她讲女孩子的长处和优越性,告诉父母很喜欢女孩,在她心目中树立“女孩是幸福的”这种观念。久而久之,过去那种排斥女性的心理就会消失。
2.鼓励孩子与同性进行交往。由于从小就被打扮成异性模样,在孩子的心里,异性的言行就是他们的标准言行。因而,进入青春期异性相吸阶段,他们反会将目光转向同性,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同性才是“异性”。所以,为孩子创造与同性接触的机会,并告诉孩子他们是与他(她)一样的,这将使孩子学习到同性的言行、习惯,最终逐渐转化过来。
3.偶尔可以模仿孩子的行为,让他们自己看看那样的一举一动是否合适。我们常说,人只能看到别人脸上的污点,却看不到自己的污点,您的模仿或许会使孩子感到很可笑,在笑声中孩子会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不妥当的。
总之,耐心细致的开导将会使您孩子的病态人格得到矫正,发展正常、健康的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