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是一位农村学生的家长,女儿在县城里读初三。不知什么时候起,她得了一种怪病,对一切事情都过份谨慎:如生怕丢失饭卡,一天要看上十几遍;弄得整天化心忡忡的。为了改掉这个毛病,我不让她再订饭卡了,以为这下她可以安心学习,生怕丢失自行车钥匙,正在教室上课,会突然跑回宿舍看看钥匙还在不在,明明已关好了水笼头,却要回头看上七八次;一次又一次反复洗手,外出时见到厕所就想上……请问,她得的是什么怪病?怎样才能治好?
答:从您的叙述来分析,您的孩子患的是典型的强迫症。
强迫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湖南的一份调查表明,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强迫症状的人达35%。医学证明,强迫症的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前,最早发生在十一、二岁,男性比女性多。青春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也是心理疾病多发的季节,强迫症的发病年龄多在青春期。
强迫症的全称为强迫性精神官能症。它的症状正如您所叙述的那样,常常毫无必要地、不可制止地反复干一些事,虽然心里明白自己的行动没有必要,但仍要去做。如果不这样做,心里就忐忑不安。这种“认真过头”、“细致无比”的症状就是强迫症。
其实,一般正常人也存在着轻微的强迫症,比如,出门前多次检查手包,看看自己是否带了钥匙,锁上门后又要推推门,检查一下锁好没有……不过,这些症状都不很明显,反应的次数和时间都不过于频繁,不致于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这种习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最终发展到不可抑制的地步,就变成了强迫性精神官能症。
强迫症在儿童时期显得比较普遍。例如,走路时数砖头,一见到小石子就想用脚踢,每到一棵树前总要拍一下,没有拍着的树非要返回去重拍一次不可。不过,这并不算病态,因为到了青少年时期,这些症状就会自动消失。相反,如果这些症状留下来并继续发展,就会成为病态心理。青春期的强迫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强迫性愿望:数楼层、数树干、数砖块、数窗户,如果数不清,就非常苦恼,非要数清不可。2.强迫性怀疑:怀疑瓦斯没关好,怀疑门没锁好,怀疑自己忘了带钥匙,非要重复地检查不可。3.有对立性强迫思维:在往自行车后座上跳时,生怕自己会跳过了,摔到另一面去;看到有人抱着小孩上凉台,就担心小孩会被扔下去等等。
患这种病症的人,性格多属“内向型“。他们大多具有认真、细致、耐心、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常常被人们称为“好孩子”。但是,当这些好品质极端化以后就形成了导致强迫症的性格因素:好思虑、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多疑、胆小、做事呆板,头脑不灵活等。
强迫症的形成原因有许多,而且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这里不—一陈述了。另外,强迫症发病比较缓慢,一般不太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所以,做为家长,应该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心理,及时加以防治。
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疗心理疾病更是如此,不能急于求成。一般而言,心病还须心药医,药物治疗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进行心理治疗。所以,请您不要过于焦急,首先解除孩子的心理重负。凡是患有强迫症的人,都对自己的疾取到苦恼,如果家长再埋怨他们,责骂他们,就很不利于治疗。家长在患有强迫症的子女面前,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有强迫症的人往往是越想改越改不掉,越改不掉越着急,越着急强迫症状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果您不断报评孩子因强迫症产生的反常行为,就很容易加重他们的心理疾病。
第二,教会孩子接受本来的自己。患有强迫症的少年大多愿意追求完美,对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过分注意,甚至耿耿于怀,闷闷不乐,这种心态很易使病症加重。您可以告诉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了,就足够了,就该接受现在的结果,不必过分地追求自我完美而责备自己。 从心理上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疏导以后,她就会变得轻松起来,随意起来,不再刻板地思考一切事情,刻板地要求自己。
此外,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得的是什么了不起的怪病。前面讲过,强迫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请记住,您的态度将对孩子的心理疾病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您过于焦虑和忧愁,就会使孩子内疚、自责、自卑,反使病情加重。您可以多给她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是培养她其它方面的兴趣,从而使她转变注意力,用良性的刺激来代替病理性的消感体验。
当然,要治愈这种心理疾病的最有效办法是找出病因。不过,由于强迫病的发病过程很缓慢,当人们发现自己患了强迫症的时候,已经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什么事情导致了疾病的形成。
前面说药物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但并不等于没有效果。如果发现孩子的心理疾病相当严重,应及时去找心理医生治疗,或是用电解治疗法及药物治疗,来减轻患者心中的痛苦。不过,最有效的方法仍然要依靠长期的心理治疗。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人们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心理重负,如果超过了我们所承受力,就极易导致种种心理疾病。青春期是心理疾病的多发期,引导少年安全地度过这段危险期,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